2020年疫情爆发,全球经济低迷,5G建设作为今年国内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就显现的更加重要。工业和信息化部3月24日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力推进5G网络建设、应用推广、技术发展和安全保障,充分发挥5G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知》要求,基础电信企业要进一步优化设备采购、查勘设计、工程建设等工作流程,抢抓工期,最大程度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于支持力度大的地区,基础电信企业要加大投资,优先开展5G建设。
为加快5G交付速度,加强5G交付质量,保证5G网络开网质量,我们对前期交付站点进行了5G质量隐患分析总结。发现电源、光路、高温是交付后产生故障最高的三大隐患因素,目前电源、高温采取设备替换等方案均得到有效控制,但前传光路故障隐患比例居高不下,特此对5G基站C-RAN架构下前传光路衰耗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
依据主设备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要求CRAN架构下,整个前传链路整体衰耗要控制在10 dB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整个链路损耗主要由光缆全程衰耗、活接头衰耗、光分路器插损组成。
光缆全程衰耗:0.38dB/千米;
合分波器插损:1271、1291nm为3.0dB/对,1311、1331nm为2.0dB/对,1351、1371nm为1.5dB/对,按3.0dB/通路记取;
活接头衰耗:0.5dB/个,其中近远端机房内ODF各计列1次,每光交箱内计列2次。
全程总链路预算=光缆全程衰耗+合分波器插损+活接头衰耗。
链路损耗=光缆公里*0.38+活接头总数*0.5+合分波器套数*3
通过全程链路损耗预算公式对比发现,当前传光路光交箱跳纤次数超过3跳时,前传光路可能会造成光路隐患。
2020年7月31日,随州移动华为督导在分公司工程建设群中通报了11个无法开通的问题站点,其中10个站点是因为前传问题,具体问题详见下表:
问题出现后,分公司工程建设部组织传输中心、施工单位、维护单位、设计单位对上述站点进行摸排检查、分析问题原因、 提供解决方案、现场验证、归纳总结。通过对上述问题站点的摸排统计,其相关数据如下:
通过对上述问题分析:5G工程中C-RAN架构前传光路采用无源波分设备连接方式,前传光路信号从C-RAN机房内BBU发出后经合分波器合路、C-RAN机房传输ODF、主干光交、配线光交、AAU站点ODF、合分波器分路至AAU,中间涉及多跳接点。整个前传光链路损耗受彩光模块、光合分波器质量、光缆长度、跳纤次数、跳接工艺、连接器性能、光纤光缆质量等因素影响,部分站点链路损耗过大甚至出现断点,是目前全网已运行5G基站主要隐患,其中彩光光模块(1311、1351、1371三个波段)的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为解决主设备前传光路光功率要求,结合现网隐患现状及链路损耗计算, C-RAN架构前传光路实施时要求如下:
一、加大对彩光模块、光合分波器、跳纤、光缆、野战光缆的抽检力度,确保产品合格率,让厂家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从而减少光路故障。
二、BBU-AAU/RRU间的光交箱跳纤数不得超过3个。超过3跳光路应补放光缆来减少跳纤次数。
三、加强开通前的测试审核:
1、BBU、AAU端口收光功率不得低于光模块最小接收灵敏度,BBU-AAU光路衰耗要求≤10dB。基站开通前后均需要进行光路验证,确保符合衰耗要求。
2、无源波分系统在工程安装完成后,需对波分盒及彩光模块的性能及兼容性进行测试,以确保在现网中的正常使用。彩光模块直接插入BBU设备,测试发射光功率范围为-2~2.0dBm,单波分盒通道插入损耗≤1.5dB。
3、全业务专业光交箱纤芯熔接成端必须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纤芯接续,纤芯损耗≤0.08dB。
四、加强工程实施质量控制
1、光交箱内跳纤使用光纤必须保证质量合格,施工过程中确保光纤接头无损坏或进水,光纤活体连接器插入损耗≤0.5dB。
2、光交箱内跳纤端子牢固,纤芯编号完整、清晰、整齐,便于后期维护单位维护。
3、光合分波器必须安装在防水、防潮、防高温的机柜或防水盒内。
五、逐步使用半有源设备替代无源设备,节省传输资源,加强前传链路监管。
六、加强监理单位的监管,发挥监理对质量管理的控制作用,各单位积极协同配合,确保前传光路及时、高效、稳定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