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梁坝游记
文|杭州无线 江炜
作为一名黄山人,在外上学和工作的期间,总有朋友问起黄山有哪些可以推荐的景点和美食,不过由于上学和上班的限制,所以在很多朋友问起的时候,我也只能无奈的挠挠头,表示我去的景点也不多;后来因为有机会在黄山上班,在工作之余,想起自己作为一名黄山人,连自己家乡的景点都没有去过多少,总会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生在黄山这个地方,所以只要有机会就会出去看看古徽州的风景。

渔梁坝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城南,渔梁坝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距今有近1400年的历史。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渔梁坝是一个集航运、集贸市场为一体的古港,这里有山,有水,有古民居和悠久的徽商文化。渔梁虽小,但徽商从这里起航,并雄霸明清商界三百多年,这里至今保持着古代街衢,水埠和码头的风貌。



记得看中央四套《远方的家》节目中介绍说,如果从空中看,渔梁镇的形状是鱼形的,鱼头朝南,鱼尾朝北,地上铺的石子形同鱼鳞,这是以捕鱼为生的先民为了感谢大自然的恩赐而对鱼儿的一种祭奠。渔梁坝是唐代修筑的,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的。从远处看,渔梁坝其实没想象得那么宏大,看上去像一座极普通的拦河坝,然而,当我走近它的时候,就有了异样的感觉。渔梁坝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据说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坝中间有开水门,据行家说:“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



古坝一头连着山体,一头连着古镇。近山一端,依次开有三处泄水糟,越近山体,糟口越低,随着上流的水势,逐级泄水。水势不旺,只有近山处的水糟分流着江水。靠镇头的坝体上行人可立而观赏。



渔梁古镇就在大坝的北端,走进渔梁,踩在那条鹅卵石铺就的“鱼鳞街”上,此刻传递给你的是一种在现代都市里无法找到的真实感。古镇的老房子有些陈旧不堪,偶尔会看到门口坐着几位老人在聊天,听着熟悉的乡音,看着沿街的老房子,仿佛又回到小时候,和那些同龄人在村子里疯跑打闹,又被突然响起上课的铃声唤回教室。



黄山相对其他城市比较落后,但是黄山人依旧坚守自己的古文化,保留着以前的建筑和生活习惯;不变的乡音,熟悉的徽味,是深刻在我们这些在外游子心头的记忆。

0
分享到:
CopyRight&2009 杭州友华通信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