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圈
文|华北区市场专员 吴雪莉
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处在了舒适圈中,然而这可能并非好事。游客温暖善意的喂食,会让动物们最终丧失觅食能力;父母的万般宠爱,最终会让孩子走向毁灭。说白了,爱不能太满,就像浇水一样,水满则溢,爱他就不能让他活的太舒适。
 
舒适圈,顾名思义,就是形容人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子里有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所以我们会感到轻松自在。但是当我们踏出这个圈子的时候,就会因为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和挑战,而感到不舒适,很自然的想要退回到舒适圈内。但假使我们不刻意跨出自己的舒适圈,甚至恐慌,让自己没有机会克服挫折与挑战,自己的发展就会很慢,也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 如果我们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习惯了不舒适的环境,把不舒适的环境变得重新舒适起来,自己的舒适圈也会因此变得更大!
 
张爱玲说过:“培养孩子是个危险的职业。”其危险就在于设定了一个圈子,一个想方设法让孩子跳不出去的圈子,其实,这对于被设定者才是更危险的事情。
 
人们总是喜欢用自己固有的方式来表达爱,认为让对方开心快乐才是爱,让对方舒适安稳才是爱,殊不知太过于舒适的后果其实是一种伤害。当今社会中,不少父母已经将这种错误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有关研究概括的“家庭教育四大误区”中,“温室误区”醒目地排在首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离开家庭这个舒适的避风港,到社会上去接受锻炼,学会求生的本领。但不少家长却错误地让他们的孩子躺在舒适安逸的摇篮里,导致孩子不懂得如何展翅飞翔,如何面对社会。
 
苏格拉底曾说过:“对子女供应多量财富而不注意增进他们品德的人,恰像那些把自己的马喂养得很好而从不训练它们成为有用之材的人一样。”真正的爱,是让他学会摆脱舒适的环境,学习谋生的手段,锤炼良好的品格,成为有用之材。《福布斯》杂志封面上,穿戴考究、事业有成的父亲正将装满铁锯、扳手、锤子的工具箱交给他的小女儿,孩子尚未成年,还得举起双手接过箱子。《福布斯》杂志在对全美大企业总裁们调查后得出的印象是:现在的有钱人似乎更愿意给孩子们工具箱,而不是万贯家产,就像钢铁大王卡耐基把相当于现在35亿的财产捐给了教育事业,却只留给心爱的女儿十分之一的家产。他断言:把巨额金钱留给孩子们的父母最终将使孩子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枯萎。
 
与其给予他万贯家产,不如将工具箱交到他手中;与其让他沉浸在摇篮的醉梦里自我毁灭,不如让他尝点苦头,早日品到人生的滋味。总之,爱他,就不能让他在舒适圈中自生自灭,走出圈子才是生存的唯一途径!
 
走出圈子是民族振兴繁荣的根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我们走出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圈子,过渡、改革、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一颗闪亮的明星。19世纪末康梁的的维新变法,20世纪初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固然取得了成效,但由于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没有走出那个任人宰割的圈子,革命很快归于失败,中华民族要永远屹立于世界,震撼世界,需要不断走出国外的干涉,不断发展强大。
 
徐志摩为了寻梦,没有陶醉于眼前的碧草,“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个人的生存发展,社会的强大富饶,世界的和谐进步,都是需要走出我们的舒适圈,才能寻觅到更美的未来!
0
分享到:
CopyRight&2009 杭州友华通信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